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胡服的问题,那么有的人要问了,这个胡服其实并不是这个中原地区的服饰了,那么这个胡服又到底是谁引进这个中原的呢?这个问题其实也非常的复杂的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吧,一起来学习学习吧,嘿嘿!
胡服最早由:“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赵国国君,赵武灵王(赵雍)引入中原的”。他当时就是为了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兵推行“胡服骑射”,并在赵国颁布了《胡服令》;至此正式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、带钩、靴等引入中原,最明显的变革是改去下裳而着裤。
《史记·赵世家》中对胡服骑射的记载:
十九年春正月,大朝信宫。召肥义与议天下,五日而毕。王北略中山之地,至於房子,遂之代,北至无穷,西至河,登黄华之上。召楼缓谋曰:“我先王因世之变,以长南籓之地,属阻漳、滏之险,立长城,又取蔺、郭狼,败林人於荏,而功未遂。今中山在我腹心,北有燕,东有胡,西有林胡、楼烦、秦、韩之边,而无彊兵之救,是亡社稷,柰何?夫有高世之名,必有遗俗之累。吾欲胡服。”楼缓曰:“善。”群臣皆不欲。
於是肥义侍,王曰:“简、襄主之烈,计胡、翟之利。为人臣者,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,通有补民益主之业,此两者臣之分也。今吾欲继襄主之迹,开於胡、翟之乡,而卒世不见也。为敌弱,用力少而功多,可以毋尽百姓之劳,而序往古之勋。夫有高世之功者,负遗俗之累;有独智之虑者,任骜民之怨。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,而世必议寡人,柰何?”肥义曰:“臣闻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。王既定负遗俗之虑,殆无顾天下之议矣。
夫论至德者不和於俗,成大功者不谋於众。昔者舜舞有苗,禹袒裸国,非以养欲而乐志也,务以论德而约功也。愚者闇成事,智者睹未形,则王何疑焉。”王曰:“吾不疑胡服也,吾恐天下笑我也。狂夫之乐,智者哀焉;愚者所笑,贤者察焉。世有顺我者,胡服之功未可知也。虽驱世以笑我,胡地中山吾必有之。”於是遂胡服矣。
汉服和胡服的区别:
汉服:宽袍大袖,交领右衽
胡服:锦衣窄袖,多为左衽
第一个特征很好理解,游牧民族需要在马上骑射,锦衣窄袖自然方便。农耕民族相对发达,比较讲礼节,自然会发展出跟劳动人民不一样的高端祭服,为了有区别设计成宽袍大袖的。其实底层劳动人民穿的短打也是窄袖,相对方便些的。
至于左衽右衽成因,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说法是,左衽比较方便骑射,心口那侧(左侧)有两层衣祍比较安全。另一种小众的说法,天冷的时候你披件风衣不拉拉链,风吹过来你觉得冷了随手一裹,右撇子基本上都是右手在外,不自觉地折成个左衽。但是中国古人比较聪明,觉得一直用左脑不太好,就刻意地多开发下右脑,把衣祍有意折成个右衽。揖礼也是左手在外,主动性地开发右脑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118765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